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墨香美文
引言
当明亮的月亮从海平面上悄然升起,那一刻,不论我们身处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沐浴在同一片皎洁的月光之下。在这漫漫长夜里,心中满怀对遥远彼岸的抱怨和深深的思念,整夜无眠,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不止。
熄灭了烛火,只留下满屋的月色流淌,那清冷而明亮的光辉如此动人,使人不禁惋惜无法将其掬入手心珍藏。披上外衣,感知到夜风带来的寒露滋润大地,更是增添了几分寂寥与落寞。
纵然内心渴望能将这盈盈月光满满捧送至思念的人身边,然而现实却难以实现。于是,只好暂且放下这份无尽的眷恋,回归梦乡,在那里寻觅那个与心上人共度的美好约定之时。
写作背景
《望月怀远》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古诗,其写作背景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具体来说,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廷中担任宰相之职,但受到奸相李林甫的诽谤与排挤。到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被罢免宰相,贬谪至荆州担任长史。
这首《望月怀远》就是在张九龄遭贬之后创作的,表达的是他在远离京城、身处荆州时,于月夜之中对远方亲朋好友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明亮月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感受的抒发,传达出一种普世的人类情感——在面对广阔天地与皎洁月色之时,人们对远方亲友无尽的牵挂与怀想。整首诗以月为主题,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思绪紧密结合,营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
月华寄情:探析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深邃意蕴与创作背景
《望月怀远》是唐代文人张九龄笔下流传千年的名篇,其饱含着浓郁的思乡怀人之情和对人生离合悲欢的深刻感悟。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构筑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心灵画卷,令读者在品味间仿佛置身于那幽远的月夜,感同身受诗人的离愁别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壮阔宏大的海天一色图景,一轮明月自海面冉冉升起,这既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又寓意着无论身处何方,人们在同一轮明月下,共享同一时刻的天地情怀。此句不仅拉开了空间的广度,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人类在宇宙间的普遍联系与共同情感体验。
紧接着,“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从广阔的空间转入细腻的情感世界,诗人借“情人”这一形象,代表了所有因距离而产生思念之人,他们在漫长的夜晚里,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朋的深深挂念。这里的“情人”并非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涵盖了亲情、友情乃至家国之思的多重含义。彻夜不眠的相思之情,宛如月光洒遍天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情感活动,熄灭了室内的灯火,独对窗外满溢的月色,他愈发珍惜这份纯净明亮的光影,进而起身披上外衣,察觉到秋夜的凉露已浸湿衣物。这种举动展现了主人公对于月色的挚爱及对孤独处境的敏感,同时也映射出他对远方亲人无法团聚的苦楚与无奈。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尽管心有所愿,希望能捧满月光赠予所思之人,但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于是只能选择回床入睡,在梦境中追寻美好的相聚时光。此处将现实的遗憾与理想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歌内在的张力与共鸣,使得《望月怀远》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了寄托无数人心中思念与期待的载体。
综观全诗,《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恰逢张九龄遭贬荆州,远离京师,政治失意的生活经历无疑为其诗歌增添了厚重的人生况味。诗人借助明月这一传统象征元素,巧妙地融合了自身际遇与广大读者共有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这首诗既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共鸣。
诗词回响
《望月怀远》这首五言古诗以其深情而富有哲理的内涵,优美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对月亮这一传统意象的独特运用,具有很高的诗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真挚:诗中通过描写月夜下的相思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间的离愁别绪,唤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诗人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直接表白,抒发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深思念,情感深沉而真切。
2. 意境深远: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构建了广阔的视觉画面,将月升海面的壮观景象与天涯各处人们的共同体验结合,形成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结,展现出极为深远的意境。
3. 意象鲜明:诗中运用“明月”、“天涯”、“光满”、“露滋”等自然意象,生动刻画出月夜的宁静与孤寂,同时这些意象也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诗意更显丰富多元。
4. 结构紧凑:全诗由景入情,再由情及景,情景交融,前后呼应,布局严谨,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受。五、六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上启下,细节描绘细腻入微,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波动。
5. 语言凝练:《望月怀远》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锤炼,达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特别是结尾“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既是对现实中无法传递思念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美好重逢的希冀,情感层次丰富。
6. 文化传承: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千年传颂,已成为表达思乡、怀人主题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望月怀远》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入人心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生活磨砺中升华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望月怀远》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底蕴,成为唐代咏月抒怀诗中的瑰宝,它既体现了张九龄卓越的艺术才华,又展示了中国传统诗词中对于自然、人生的独特洞察力和深沉哲思。每当月圆之夜,人们吟诵此诗,都能穿越历史的长河,与诗人一同沉浸在那片永恒的月色之中,体味那跨越时空的绵长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