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常识>

扇贝是什么? 扇贝的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0 08:10:53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约有400余种。该科的60余种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很多扇贝作为美食食用。

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能游泳,双壳间歇性地拍击,喷出水流,藉其反作用力推动本身前进。卵和精排到水中受精,孵出的幼体自由游泳,随后幼体固定在水底发育,有的能匍匐移动。后幼体形成,足丝腺,用以固着在他物上。有的终生附著生活,有的中途又自由游泳。

海星是其最重要敌害,会用腕将其包围,用管足吸附使壳张开,将胃翻出消化其壳内柔软肉体。原始人即食扇贝并把贝壳作为器皿、货币。中世纪时,朝圣扇贝(P. jacobaeus)的壳的图案成为一种宗教标志(圣詹姆斯之章)。扇贝的大闭壳肌可食,主要产地在麻萨诸塞州乔治斯浅滩的东北部和芬迪湾(新伯伦瑞克-新斯科舍)。海扇贝(Placopecten magellanicus, 即巨扇贝、深海扇贝)产于新英格兰和加拿大东部,该处常见种还有海湾扇贝(Aequipecten irradians)、盖扇贝(A. opercularis)是不列颠群岛的食用贝,还作为鱼饵。

扇贝有两个壳,大小几乎相等,壳面一般为紫褐色、浅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杏黄色、灰白色等。它的贝壳很像扇面,所以就很自然地获得了扇贝这个名称。贝壳内面为白色,壳内的肌肉为可食部位,扇贝只有一个闭壳肌,所以是属于单柱类的。闭壳肌肉色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虾夷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品种。

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大小合适的食物随纤毛的摆动送入口中,不合适的颗粒由足的腹沟排出体外。其摄食量与滤水速度有关,滤水速度在夜间1-3点为最低值。因此摄食量在夜间最大。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其次还有藻类的孢子、细菌等;其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的种类相一致。

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也是用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宜时,能够主动地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尤其是幼小的扇贝,用贝壳迅速开合排水,游泳很快,这在双壳类中是比较特殊的。

栉孔扇贝在我国仅分布于北方沿海,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水质澄清的海区。栖息在水深10~30米硬质海底,用足丝附着于礁石、贝壳或砂砾上。营附着生活,有群栖习性。在海区生活的扇贝,正常情况下,两壳张开,外壳膜上的触手向外辐射伸展,进行呼吸、摄食、排泄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摄食方法是用鳃过滤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当环境不适宜时,能自动切断足丝,利用两壳急速开闭的排水力量,推动身体前进,形成扇贝搬家的现象。有时随潮水的流动,能移动较远的距离。幼小的扇贝,移动能力更强。栉孔扇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水温—1.5℃也能生存。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5℃。在低于—2℃和35℃以上可导致死亡。贝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4~1.029,而1.017~1.026是生长最适的范围。

扇贝一般在海水退潮的时候露不出来,所以捕捞它就比较费事了。在我国沿海,捕捞扇贝主要在北方,而且只有山东省石岛稍北的东楮岛和辽宁省的长海县长山群岛两个地方最有名。

扇贝的贝壳色彩多样,肋纹整齐美观,是制做贝雕工艺品的良好材料。到海边工作、拿来旅行或休养的人们,都很喜欢搜集一些扇贝的贝壳作为送给朋友的纪念品。扇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海参、鲍鱼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扇贝的闭壳肌很发达,是用来制作干贝的主要原料。我国自70年代以来,先后在山东、辽宁沿海地区人工养殖扇贝。人工 养殖扇贝,可缩短扇贝的成熟期,产量高,收获也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