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红色基因铸魂 双拥沃土生辉
近年来,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曲靖市立足“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强军兴军”使命,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双拥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打造一系列红色教育阵地,为军民团结注入精神动力,走出一条红色文化与双拥共建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红色传承守护历史的精神灯塔
在会泽县水城扩红基地旁,一座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巍然矗立。馆内陈列的10万余件展品,从红军长征过会泽时留下的马灯、枪支,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的遗物,再到新时代强军兴军的荣誉勋章,串联起中国革命史的壮阔画卷。“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展览馆创始人李兴荣介绍,展馆通过“红军长征史迹”“会泽百名班长的战斗故事”等12个主题展区,以实物、场景还原、影像资料等形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2005年开馆以来,这里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员60余万人次,开展专题宣讲300余场,成为云南省国防教育、廉政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富源县旧城山巅的鸣凤楼内,另一座红色地标——富源胜境博物馆是馆长潘庭宏耗时37年,打造的集收藏、展览、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综合体。馆内珍藏的66万件红色文物中,毛泽东像章53万枚,红军长征时期的钱币、宣传单、作战用具等5800余件藏品,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过富源的峥嵘岁月。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其“红色教育+文旅”模式被列为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项目。
得益于曲靖市对双拥工作的系统谋划,类似的展览馆不断厚植着爱国拥军家国情怀。
红色动能文化教育凝聚军民共识
“红色文化是双拥工作的精神内核。”曲靖市坚持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工作纳入班子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目前已建设主题国防教育基地25个、国防教育示范学校9所,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0个、双拥示范街20条、双拥主题公园14个、双拥成果展览室10个。以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示范的全市大中专院校、高职中学均已成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同时,曲靖市还在公共场所广泛建立国防教育、双拥文化专栏、电子显示屏,不定期宣传国防、双拥知识。开展“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最美退役军人”等评选推荐活动;举办“爱我国防”知识网络竞赛等活动;组建“珠源国防教育”宣讲团,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五进”宣讲120余场次;围绕重大节点,广泛开展“新时代爱国强军谱新篇”等群众性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动。2020年以来,以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计永波,最美拥军人物宋妍嫱、赵春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李兴荣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拥军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受到军地表彰,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明显。
红色守护制度创新促“双向奔赴”
聚焦部队重点难点问题强化保障措施,曲靖市先后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法规,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双拥工作成为全社会行动自觉。
2020年以来,曲靖市帮助部队解决练兵备战、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60余件。发动拥军企业和社会组织捐款127万元帮助部队解决移交难问题。高质量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伤病残退役士兵,数量居全省前列。
驻曲部队积极参与全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协调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地方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党建结对、教育帮建、捐资助学、医疗帮扶等。
曲靖市将继续秉承“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强军兴军”的使命,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红色文化将继续为曲靖市双拥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让双拥工作成为全社会行动自觉。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雯 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