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实时讯息>

培养让企业用得上用得好的人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8:40:00    

近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研三学生王杰在实验室里忙着进行月球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课题的最后试验。这里是校企共建的省级示范性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实验室。“参与企业的实际课题,让我对企业需求更清楚了,也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已经收到一家航天企业的录用通知,毕业后即可入职。”王杰说。

作为一所为培养战术导弹工业急需人才而建的高校,华航办学46年来,着力为航天生产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近70%在航空航天系统就业。

当前,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新一代技术加速融合,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的需求日益增加,急需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工艺人才。

“让用人单位用得上、用得好,一直是我们研究生培养的宗旨。”华航研究生部主任闫晓金表示,校企双主体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是学校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法宝”。近年来,学校与航天科技、科工集团相关单位共建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4个、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23个,聘任行业企业导师426人。

华航与航天科技五院529厂联合打造产、学、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路径,培养研究生120余人;聘任企业导师71人,联合授课19门,共建省级课程9门,联合承担科技攻关项目24项。截至目前,华航已与44家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龙头企业等,建立多种联合培养模式,成果荣获中国遥感委员会教书育人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奖项。

“在航天科工二院699厂一年的实践经历,提高了我的实践创新能力,我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来源于实践项目。毕业后我留在699厂工作,发表论文1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参与技术攻关课题1项……”入职第一年,华航2024届硕士毕业生董富胜收获满满。

华航研究生教学部培养负责人王春梅介绍,自2013年开始,学校与航天单位实施研究生与航天企业专业实践双向选择机制。每年6月至9月,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实践单位,直接参与航天实际项目生产,学生由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学位论文100%来自企业实际项目。

在专业实践课之外,学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提高实践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比重,将航天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落实到培养方案中。“我们与华航自2013年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一方面帮助华航修订培养方案,尤其是将航天人才需要的实践创新能力注入其中;另一方面着力加强专业课实践,每年10余名华航的研究生参与到我们的课题或研究项目,保证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出成果。”航天科技五院529厂人事教育负责人说。

近年来,华航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2018年以来,学校打造了航空宇航、空天信息两个学科群,新增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11个硕士点,以航空宇航、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特色优势学科,带动传统学科专业提质升级。”华航副校长王晓光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7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通讯员 陈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