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第400家店落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4月8日,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第400家门店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内正式开业。这是该品牌继2024年5月于香港红磡黄埔花园开设首店后,在港落成的第六家门店,标志着其加速渗透香港市场、深化海外布局的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遇见小面在深圳已有近百家门店,覆盖南山区、福田区及宝安区等核心商圈,稳居区域头部品牌地位。

遇见小面的“小步快跑”时代
2014年创立以来,遇见小面始终以“重庆小面”为核心品类,将红碗豌杂面、金碗酸辣粉等系列爆款单品推向广大的消费者,也传递着地道川渝风味,同时结合重庆地区的各类文化符号,打造独特品牌叙事。
自2024年6月达成300家门店规模后,遇见小面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突破400店,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在这之前,遇见小面的第一个100家店用了7年,第二个100家店用了两年,第三个100家用了1年,第四个100家店用了10个月。这一数据见证了品牌成长的跨越式发展,也昭示出运营效率和供应链管理的极大提升。
第400家门店,遇见小面选在了香港西九龙高铁站。香港西九龙高铁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日均客流量超7万人次,峰值可达12.8万人次。此次新店依托区位优势,精准服务跨境消费群体,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便捷美食选择。

此前,遇见小面在港运营的五家门店已深度融入社区与商业综合体,形成街铺店、商场店双线布局,并收获良好市场反响。门店布局的多场景渗透,让遇见小面成功构建起了差异化网络,通过灵活布局社区、商场与交通枢纽,覆盖到高频消费与流量红利区域。
品牌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在港门店规模,以"开设百家门店"为长期目标。
“中餐标准”探索,遇见小面的数字化基因
当下,数字化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从市场竞争到内部管理,从客户体验到生态构建,数字化的深度渗透正在重塑商业逻辑。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与生活节奏加快的双重趋势下,餐饮业正面临深刻变革。消费者对于用餐体验的要求从“吃得饱”,进一步转变到“吃得快”“吃得好”,更加注重效率、品质与服务。
遇见小面一直以来便有“数字化基因”,凭借数字化技术探索持续优化品质管理和服务体验。而这,也许就是其一路稳步发展至今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遇见小面积极拥抱AI,在工作中大量运用AI技术,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其自研的AI视觉品控系统可通过摄像头在0.3秒内完成出餐速度、菜品品相等多维度检测,实时数据同步至总部及门店,实现品质动态优化。在技术系统的加持下,品牌标准化SOP执行率与复购率显著提升,为其拓展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遇见小面已构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交通枢纽网络,进驻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州南站、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北站等核心站点。(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