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个天|入伏连大暑,今夏比往年凉快?错觉罢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段罗君
上周末,杭城入伏。紧接着,今天(7月22日)大暑节气如期而至。
这对盛夏里的“热搭档”紧密相连,会不会应了老话——入伏大暑连,热死老黄牛?
有人却摇着头说“不像”:“今年夏天好像没那么熬人,甚至还有隐隐比往年凉快点?”其实,不管大暑带着灼热,还是藏着几分温柔,杭州的暑天里总裹着许多细碎的甜:是萤火虫翅尖的光,是雷雨后的彩虹,是火腿冬瓜汤的鲜,是水街里的笑声,连等待一场雷雨的时光,都变得有了盼头。
本期谈个天,我们就来聊聊大暑里的“热”与“甜”。

里尔 摄
今年夏天比往年凉快?
不,这只是你的错觉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但今年的大暑有些特别,往年大暑多已进入中伏或临近中伏,而今年入伏后仅隔一天便是大暑,老杭州便犯了嘀咕:会不会应了“入伏大暑连,热死老黄牛”的老话?
不过,不少人却有相反的感受:“今年夏天好像也没那么热,甚至比往年凉快些。”真的如此吗?
杭州市气象台数据给出了答案:刚刚过去的7月中旬主城区高温日数4天,比常年同期5.3天偏少1.3天;但算上7月上旬连续7天高温,截至目前7月累计高温日已达11天,比常年同期的8.8天多2.2天。若回溯至6月,今年以来高温天数已达20天,较常年偏多8天,在1951年以来排历史第7,比2013年还多5天。
其实大家觉得“凉快”,是因为往年出梅后盛夏高温多呈愈演愈烈之势,而今年7月从上旬到中旬高温反而减少——这种“降温趋势”,悄悄弱化了暑热的存在感。
虽然三伏天号称“一年最热”,但大自然总会在极端中寻找平衡——入伏首日,杭州最高温34.9℃,这份“矜持”背后是台风“韦帕”的远程调控。
台风的影响还在延续。受偏东气流和热带低压系统影响,7月中旬杭州持续“高温不突出”,多阵雨、雷雨。接下来几天,主城区最高气温都将维持在35℃以下,周末甚至有望进一步下降。
不过计划去沿海地区出游的小伙伴要多留意天气动向,接下来还有台风会来赶“进度”,第7号台风“范斯高”、第8号台风“竹节草”可能生成——这并不意外,7月至9月本就是台风登陆我国最集中的时段,其中8月登陆个数最多,7月以平均1.8个紧随其后。对浙江而言,8月的台风最“凶猛”,登陆个数多、强度也强。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台风能温柔以待,给大家带来凉爽即可。

昨天早上的血色朝霞 里尔 摄
本周多阵雨雷雨天气
除了凉爽,还有惊喜吗?
眼下的天气,正应了古人总结的大暑物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西湖群山间,法喜寺的溪畔茶园里,萤火虫如夏夜精灵点亮暮色,虽然知道是昆虫羽化的自然现象,却依然延续着“腐草化萤”的浪漫想象;这个时节,天气闷热,热烘烘的湿气盛行,因湿气积聚经常有大的雷雨出现。雷雨除了带来片刻的凉爽,还附赠了不少惊喜,就像上周末的彩虹,绝美的晚霞。这些,不都是酷暑天里的小确幸吗?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不少习俗都与消暑有关。民间有饮凉茶的习俗,在广东一些地方还流传着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具有消暑功效;在山东一些地方有“喝暑羊”的习俗,羊肉属辛热,为何会选择在最热的日子里吃?在当地看来,喝羊肉汤发汗可以散寒排汗、祛除湿气,以热制热。
老杭州更是把暑天安排得明明白白:“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金银蹄。”
在台州椒江一带,每年大暑,民间都会举行隆重的“送大暑船”活动,供奉五圣,祈福消灾。“送大暑船”活动的时间跨度长达4个月,分为建造大暑船、小暑节迎圣、请酒、大暑送船等环节。
桐庐县凤川街道翙岗老街,则藏着更古老的消夏密码。刘伯温当年设计的地下水系,到了大暑正好派上用场——山泉水顺着暗渠漫过青石板街,在巷子里汇成浅浅的水溪,成了天然的“水街”。孩子们赤着脚在水里追逐打闹,裤脚卷到膝盖;大人们搬个竹凳坐在门口,脚泡在水里摇着蒲扇,说笑声混着水流声,把暑气都泡软了。

湖心倚照 摄
唐诗宋韵里的“竹夫人”
“老市长”把它当礼物送友人
在浙江,酷暑天里的消暑智慧,还藏了一件从诗句里走出来的精巧物件——“竹夫人”。
最近磐安的竹篾工们正忙着编它——一个一米来长的圆柱形物件,中空,周身是镂空的网格,乍一看像只秀气的小竹笼。
其实,这物件从唐朝就有了,那时叫“竹夹膝”,到宋代才有了“竹夫人”这个昵称,光听名字就知有多受偏爱:苏东坡把它当礼物送友人,写“赠君无语竹夫人”;黄庭坚搂着它睡觉,夸它“肌肤冰雪助清凉”;陆游更直接,说“床空新聘竹夫人”,把它当成了夏夜不可或缺的伴。
它能让人如此牵挂,是因为竹篾本身带着竹子的凉润,触感光滑不硌人,还能吸走皮肤上的汗;镂空的网格像许多小风口,风一吹,凉意就顺着缝隙漫出来了。
讲究的人家还会在中空的“肚子”里“加料”——薄荷、茉莉,或是刚摘的栀子花,夜里翻身时,竹香混着花香漫出来,连梦都带着清润。若是把它泡在井水里,捞出来时竹篾沁着井水的凉,搂着它睡,凉意从胳膊腿漫到心口,一整夜都清爽。在古时,它不仅是消暑神器,还是身份的象征——能用上竹夫人的,多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