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潮新闻
弄潮搏浪,向新而进。
7月15日,以“推进系统性变革 实现数智化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拉开序幕。来自各省级党委宣传部、中央和地方报纸出版单位、网站平台、行业协会等的700多位嘉宾齐聚盛夏的杭州,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7月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以“推进系统性变革 实现数智化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潮新闻记者 胡元勇 董旭明 魏志阳 摄
与会嘉宾表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高质量内容生产与供给,加大信息技术赋能,全面推进报媒运营管理创新,建设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高素质报业人才队伍,在深化推动报业系统性变革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答好内容为王的新课题
在交流发言环节,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的分享,始终不离“内容”二字。
“内容呈现要有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气质,向着亿万网友生活着、创造着、热爱着的‘烟火气’无限贴近。”她的这一观点,引起共鸣。
在头版开设“读者点题·共同关注”,以“聊天式评论”回应网友提出的热点问题;加大个案监督力度,记者暗访采写的《野生鸟类在这里公开贩卖》引发广泛关注……这两年,网友点赞“人民日报,果然贴心”等跟帖、留言越来越多。
无论传播格局怎么变,“内容为王”不会变。
“要以内容变革为根本,巩固拓展主流媒体核心优势。”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姜军说。
两年前,浙江日报创新开办“第一视点”专栏,聚焦中心大局、围绕重大主题、紧扣重要节点,总传播量超21亿,成为省域层面讲好总书记故事的全新探索。
激活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报业集团能做电视节目吗?”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亚这句提问的答案,“藏”在会前开展的2025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展中。
《Let's Meet》!穿过展览介绍区,引入眼帘的第一个案例,就是这个由该集团旗下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制作、在重庆卫视播出的中英双语栏目。王亚介绍,该栏目打破了报业与广电的体制壁垒,创新形成多主体参与工作机制。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该栏目已成功播出112期,累计发布稿件超600篇。
在创新中探索,在变革中前行。与会嘉宾纷纷表示,系统性变革,要通过重塑组织架构、技术底座和话语体系等全局性统筹谋划构建协同生态。
创新案例展、交流发言、分组讨论……安康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市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建边看边听边思考。近年来,安康市融媒体中心着力打造的音乐融媒体孵化平台项目,围绕音乐创作与孵化、地方文化传播等业态要素运营音乐媒介创意综合体。他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只有构建“新闻+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融人融事融心,推动系统性变革和数智转型与长效发展。
亮出技术赋能的新招式
15日的大会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4年度)》正式发布。其中,一组数据引起关注——全国报纸共开设831个一级独立域名的新闻网站、852个手机客户端、9393个公众账号,200多家报纸新媒体用户数超千万。
如何推动新技术深度融入新闻策划、采集、制作、分发等各生产环节,引发与会嘉宾的深度思考。
在分组讨论会场,北京日报社微博微信编辑部副主任张力分享了创E+工作室积极拥抱AI、3D、互动游戏等前沿技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探索实践。
“除了用AI唤醒历史,还在‘沿着长城看中国’主题报道中,推出‘齐心护长城’双语互动小游戏,一个多月里参与次数超4.63亿次,让受众在互动体验中深化传播效果。”她介绍。
当技术从基础支撑转变为驱动和重塑媒体生态关键力量的同时,也对报业从业者跨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融媒小厨”到“可视化融媒云厨”,再到新一轮可视化“人机协同 智慧生态”系统性变革,中国青年报始终注重高质量智媒人才的培养。“如创新“五类融媒人才”机制,打造在国际传播方面能征善战的可视化全媒体精兵。”该报党委书记张坤介绍。
台上,分享成功经验与改革路径;台下,交流有益探索与实践模式。思想在碰撞,共识正凝聚:报业创新发展,前景美好,未来可期。
潮新闻记者 万笑影
责任编辑:刘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