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不降温”,深汕“颜值”再提升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近日,走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街区与村头,会发现满目整洁,草青渠净,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往日的卫生死角逐渐消失,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开展清理垃圾专项攻坚行动 取得的成果。
从今年2月起,深汕特别合作区城管综合执法局统筹开展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专项攻坚行动。全区上下积极响应,工作人员纷纷下沉到各个街区和村庄,全力清理零星建筑垃圾和陈年垃圾,此次行动聚焦乡村文化广场、人流量大的商业街区以及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

深汕特别合作区景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环卫管理部主管徐东告诉记者,自从开展清理垃圾专项行动后,公司集中人力物力参与清理整治,清扫了大量垃圾,同时通过增加垃圾投放点位和集中摆放垃圾桶,引导居民养成文明习惯,规范投放垃圾。目前垃圾乱扔乱放现象已大幅减少。
记者在鹅埠蛟湖村垃圾集中投放点看到,现场整齐摆放着4个垃圾桶,有村民提着垃圾袋和废弃泡沫箱扔到桶中,盖好桶盖后才离开。
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小漠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在清理乡村垃圾过程中,他们首先会向村委会核实村民是否报备过,如果已经报备,他们将劝导村民及时清理,由村委会、街道办与城管综合执法局共同监督;如果没有报备,执法局会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对于拒不清理的村民,执法局将立案,并根据倾倒垃圾的规模和污染程度,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继升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在建筑垃圾排查清理方面共发现84处建筑垃圾偷倒点,生活垃圾堆积点288处;其中,84处建筑垃圾偷倒点已全部清理完毕,生活垃圾堆积点整改率达到69.4%。对于剩余的点位,他们将加快解决进度,推动公共区域环境持续向好。
据了解,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已构建立体化巡查防控体系,通过加装高清监控,结合“车巡+步巡+铁骑巡+无人机巡+便衣布控”多维度监管模式,聚焦城乡结合部、自留地、河边、村边、山脚等问题多发易发地点,遏制建筑垃圾偷倒行为,做到违法必究,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环境整治工作筑牢坚实防线。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