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实时讯息>

湖北省政协助推经济大省挑大梁 19个重点议题挑起“支点”责任担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9:38:00    

长江商报消息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脉相承的战略任务,是湖北必须一抓到底的战略机遇。

今年以来,湖北省政协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增强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湖北省政协将围绕“持续推动‘支点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目前调研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根据省政协2025年年度主要协商议政活动安排,全年19个重点协商议政议题,都深度聚焦省委“五个支点”建设目标要求,强调深入调研、务实建言、推动落实。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从“殷切期待”变成“现实任务”,党中央对湖北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湖北将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步骤,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等“七大战略”,整体提升全省的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着力在打造科创支点、产业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上下功夫。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围绕在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发挥中部开放支点功能,体现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近日,湖北省政协召开“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情况通报会,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交流课题思路。这也是今年省政协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之一。

2024年,湖北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增速位居中部第一;2025年一季度,湖北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700亿元,达到1743.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亮眼数字的背后,得益于湖北开放平台的不断丰富。

为做好“畅通”文章,近年来,湖北省政协围绕完善提升多式联运体系的运营效能开展协商建言。武汉市政协组织智库专家,围绕将武汉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宜昌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围绕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枢纽、算力枢纽、特色产业枢纽”的多元化枢纽体系,提出的《关于构建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加快做大枢纽经济的建议案》,助力服务重大战略工程,相关部门完成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期间翻坝物流运营组织、荆汉运河建设对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影响两项专题研究,对补齐综合交通枢纽软硬件短板,积极开拓宜昌对外物流通道,以及通过枢纽赋能壮大产业结构和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快科创优势产业转化

2004年3月,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武汉·中国光谷”。20年来,该公司已成为红外热像仪行业全球排名第四、中国企业唯一进入全球前五的企业。

自2001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以来,一批又一批像高德红外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汇聚成湖北的“科创高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步入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新时代。

2024年,湖北突破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组织研发了劳动者、神农、天问等多款人形机器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全国第二。

与此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5.1%,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中部领先;武汉东湖、襄阳、宜昌3家高新区进入全国50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湖北省政协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优势作用,加强履职统筹多维度围绕科技创新展开调研协商。近年来,先后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加快培育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等议题,找准科技创新转化中的痛点与堵点建言献策。

值得一提的是,由湖北省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的《充分发挥“独树一帜”优势,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5件提案,均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推动了更多“湖北元素”进入国家层面。与此同时,推动在“光谷”组织召开高层次专家研讨会,也进一步为“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迈进聚智汇力、聚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