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珠宝拍卖中心地位,借机开拓更多潜力市场,香港擦亮全球购物天堂招牌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美国对全球众多国家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对中国内地加征关税将同样适用于中国香港特区及澳门特区。有港媒23日评论称,美国发动的关税战虽然为相关业务带来不明朗的前景,但作为自由港,零关税是香港优势,或为香港带来转机。
世界重要珠宝集散地
据香港《星岛日报》23日报道,特区政府统计处的资料显示,香港去年从美国进口约2061亿港元货品,包括约301.6亿港元电话机、约137.6亿港元首饰及其部件、约137亿港元其他电子集成电路、约131.1亿港元油画、图画和粉画等。值得留意的是,香港从美国进口的十大货品中,包括非工业用未镶嵌的钻石和“首饰及其部件”,货值分别约158.3亿港元和约137.6亿港元。
作为世贸组织的单独成员,香港的经济与贸易地位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同时,香港对美国及其他贸易伙伴始终保持自由港地位,不征收进口关税,也不设关税配额。
美国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后,特首李家超强调香港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定位,不会对包括美国产商品在内的进口货品设置关税。他15日批评说,美国打击内地和香港特区的恣意妄为已经变成狂态,更对香港施加145%的所谓“对等关税”,“最荒谬的是算术都算错了,香港是零关税,对等的话,应该是零,这不但展现美国满口歪理,更示范了美国霸权自居的真面目”。
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荣誉主席冼兆球称,香港每年举行的4个珠宝展览会是国际珠宝业的盛事和平台,加上法制及治安良好,没有消费税及外汇管制,又是世界上极少数对进口珠宝、黄金、钻石零征税的地方,所以香港一直是世界重要珠宝拍卖中心。他认为,零关税的优势在关税战下或能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珠宝集散地的地位。“关税战下没有赢家,因为商品价格势必上涨,降低消费意愿。”
有香港珠宝企业的运营经理称,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不排除有机遇,但要计算货物运输成本。该经理提到,香港在珠宝设计、加工、检测等方面有优势,过去不少产品出口至美国。受关税战影响,业界或借机开拓欧洲、澳洲等具潜力的市场,此消彼长下相关订单可能增加。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说,不排除部分港商在内地生产,原本销往美国的玩具、手表、眼镜等货品,可降价留港销售,市民和游客有机会买到便宜货品。制衣业训练局主席、香港制衣业总商会会长郑文德则称,制衣业用到美国原料和机器的机会不多,但美国市场消费力高,关税将严重打击制衣业。
国际资本加速配置到香港和内地
港媒透露,李家超5月将出访中东,带香港和内地企业一同走出去,拓展中东等新市场。这也将是他上任以来第二次访问中东,更是首次有内地企业随香港团出访。港媒分析称,这不仅凸显香港作为国家与世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更是香港在地缘政治紧张的情况下做好“内联外通”的具体说明。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0日表示,在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应对挑战的最好策略是全力全速做好自己的事情,包括维护好香港安全稳定的环境,维护国家安全、金融稳定。他说,经济安全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基,要向国际社会展示香港是全球资金的安全避风港;其次是继续向国际社会讲好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尤其是零关税自由港、普通法制度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特点,并持续优化香港的营商环境。陈茂波透露,近期有不少金融市场的朋友表示,过去数月国际资本正加速配置到香港和内地市场。一些最近上市的内地企业,获得外资认购的比例较过去两年显著上升。不少外国金融机构也表示正在香港扩张规模和增聘人手。他认为,这些现象折射出两大转势: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展现的韧性、在创新科技的突破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化,国际投资者担心错失投资内地的好时机;另一方面,美方的单边主义和政策不确定性,促使国际资金加速分散风险,增加其在内地和香港市场的配置。
在港购物足抵旅费
有香港舆论分析称,在全球高关税的环境下,香港凭借零关税政策能减轻冲击,更可转化为独特优势,有望成为全球顶尖的购物天堂及避税中心。以中国产的苹果iPhone 16 Pro Max 为例,在计入额外的关税成本后,美国消费者可能面对数百美元的涨价,在香港,其售价远低于美国。此外,内地生产的许多手提电脑、相机、无人机等高价商品在香港皆有销售,甚至越南、孟加拉国、瑞士等地生产的货品(近期都被加征关税),在免关税到港后竞争力也会增加。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指出,游客在港购物可节省开支,足以抵消旅费,对美国及内地旅客尤具吸引力,预计将吸引更多人才来港,推动经济发展。
有分析称,香港保持零关税,意味着内地向美国加征的反制关税措施香港并没有采用,加上在港购买内地产商品不用承担高额关税,由此造成的不同地区商品差价未来或有助于重振香港的零售行业。
英国《经济学人》发表评论称,在这动荡时期,香港成为一个可以让中国企业吸纳外资,同时让外国人把握中国增长的地方。对中国企业来说,香港拥有进军海外所需的国际资本及专业知识,不少银行家已由新加坡返回香港,香港的外国律师事务所数量也已回升,再加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走进中国的理想选择。
香港商报网称,自1841年6月起,香港以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自由港。如今在关税时代,“香港消费机会窗口再次打开”。香港《大公报》23日的一篇评论称,相对美国政府主动挑起关税战的变相“闭关锁国”,香港的自由开放、对零关税的坚持实施,在当今纷乱的国际局势之中尤其难能可贵。“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最强的资本和优势。关税战对香港是“危”,但同时也是“机”,“香港社会必须齐心应对,积极善用优势,努力发展香港经济,同时为国家所需贡献香港所长”。香港《星岛日报》的社论称,加紧与内地协作也很重要,“这一点新加坡很羡慕,因为它不像香港,背后有一个祖国作为腹地”,“只要香港敢于在考验中灵活求变,审慎应对,不要轻易被击倒,最终是可以破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