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是何因?“泾渭分明”有哪些?
大家一定听说过“泾渭分明”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会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
泾河和渭河的交汇处
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关于泾河和渭河的传说
泾河与渭河都是关中平原上两条非常重要的河流,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关于泾河的故事,最有趣的,莫过于泾河龙王的传说。
传说唐朝贞观年间,泾河龙王与江湖术士袁守诚打赌,故意违背玉皇大帝的旨意,减少降雨的数量,结果触犯了天条,天庭命令唐朝的大臣魏征问斩泾河龙王。在临刑前一天晚上,泾河龙王托梦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救命,唐太宗答应了。第二天,唐太宗让魏征陪他下棋,这样魏征就没有办法去杀龙王了。没想到棋下了一半,魏征便睡着了。等他醒来火,说自己做梦把泾河龙王给斩了。这就是著名的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明代的吴承恩也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西游记》里。
渭河,古称渭水。古都西安便位于渭水流域,相传轩辕黄帝的部落最早就居住在渭水流域,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渭水流域,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
关于渭水,最出名的故事,便是渭水访贤。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居住在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领袖周文王姬昌,决定带领百姓推翻纣王的统治。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熊飞到了他的怀里,这个梦预示着他能够找到一个贤人来帮助他。过了几天,周文王在渭水边看见一位老人在钓鱼,他上前询问,发现这就是他要的贤人。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周文王带人到渭水边迎接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终于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西周。
为什么会出现泾渭分明的奇观?
1、首先要有两条河流交汇
“泾渭分明”的景象出现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泾水和渭水两条河流源头不一样,流经的地区也不相同,只有两条不相同的河流相互交汇,才能碰撞出奇妙的景象。一条河流是无法形成这种奇观的,这一点自然不必再赘述。
2、水色不同
泾渭分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水色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异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两条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游河道泥沙沉积多,河水常年浑浊。而泾河上游虽流经黄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岩层,大多数时候泥沙少,河水清澈。
泾河渭河交汇处
除了含沙量的不同,只要有足够的差异,两条河流也会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图为亚马孙河上“泾渭分明”的黑白河水交汇带。亚马孙河的干流侵蚀了河道的土壤和岩石后被染成了浅黄色;而内格罗河却因上游融入了太多腐烂的植物落叶,造成水体富含黑褐色腐殖质,将整条河水都染成了深色。当亚马孙河流经巴西城市玛瑙斯时,内格罗河汇入干流,河水变成一边黑、一边黄,形成十几公里黑黄分明的交界线。
亚马孙河上“泾渭分明”的黑白河水交汇带
3、其他因素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较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水流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此外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短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泾河和渭河交汇处
泾河和渭河哪条是清的哪条是浑浊的?
泾渭分明作为自然奇观古已有之,然而作为成语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大概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是泾河浊,渭河清。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先来看春秋时期,《诗经》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看来春秋时期是泾水清渭水浊。
战国后期到西晋初年却成了泾浊渭清,南北朝时期再度成为泾清渭浊,南北朝末年到隋唐时期又复变成泾浊渭清,隋唐以后又成了泾清渭浊。
据记载,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有六次反复。其实泾渭两水的清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泾渭清浊的历史变化,与当地植被的保存与毁坏以及水土流失是否严重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在泾水和渭水上游地方开发程度的不同,导致了这两条河流含沙量的变化。
2400多年前,我国正处在西周鼎盛时代,人们在渭河流域上游的聚居和迅猛发展,造成了渭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渭水变得浑浊起来。而这个时候的泾河流域人类活动较少,因而水质比较清澈。于是就有了《诗经》对“泾渭分明”之奇异景观的第一次文字记载。
秦汉时期,泾水上游地区接受了大批移民,农田面积的增大,森林的砍伐和草场的破坏,使得水土严重流失。泾水上游的马连河,当时称作“泥水”,可见河中有大量的泥沙。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族南下,农耕族内迁,大片耕地转变为牧场。据《水经注》记载,“泥水”在当时已经改称“白马水”。可见泾水上游植被有所变化。
然而到了唐代以后,相应地区承受了更为沉重的人口压力,森林破坏更为严重,泾水又转而浑浊。渭水流域植被变化对河中泥沙量的影响,也有同样的规律。诗人杜甫长期居住在长安,有机会亲眼看到泾渭分明的自然奇观,因而在他的诗篇中自然就有了“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还有诗云:“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可见,在唐代渭水确实是清澈见底的,而泾水是浑浊的。
卫星照片的“泾清渭浊”
现在,则径、渭两河都成了浊泥汤。鉴于水土流失和相关水利设施的影响,现在已很难再现当年“泾渭分明”的盛况了。
中国还有哪些泾渭分明的河流?
除了泾河和渭河,中国还有很多泾渭分明的河流。
1、甘肃刘家峡——黄河与洮河交汇处
黄河与洮河交汇处
我国甘肃永靖县境内,洮河与黄河交汇处,水面上出现了分明的黄、绿两色分界。图片右侧,河水青绿色的是黄河——这里地处黄河上游地区,还未进入黄土高原,河水还比较清澈;左侧浑黄的是洮河,因为它穿越了陇西黄土地区,裹挟了大量的泥沙,在这里反而客串了“黄河”。
2、南京——长江与秦淮河交汇处
长江与南京秦淮河交汇处
秦淮河可以说是南京的母亲河,自古就是一条天然河流,它有两个源头,东源发源于句容宝华山,即句容河;南源发源于溧水东庐山,即溧水河。两条河流逶迤而西在南京明城墙东南隅的通济门一分为二,一支汇入外秦淮河,另一支注入长江。注入长江的支流,在交汇处形成了河水与江水“泾渭分明”的现象。
3、重庆——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重庆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朝天门码头位于重庆城东北,是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左侧嘉陵江于此注入长江,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清浊分明。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4、武汉——长江和汉江的汇合处
武汉长江和汉江的汇合处
汉江,中国长江最大的支流,湖北省襄阳市以下简称襄河。汉江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秦岭南麓,东南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5、吉林——嫩江汇入松花江
吉林嫩江和松花江的汇合处
嫩江,在黑龙江省,古名难水,明代称脑温江,清初名诺尼江。源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流在嫩江县以上接纳大兴安岭东坡和小兴安岭西坡流出的许多支流,河水清澈。嫩江是松花江第一大支流,全长1370公里,流域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出山后进入松嫩平原,在吉林省三岔河镇汇入松花江。
6、黑龙江——松花江汇入黑龙江
松花江和黑龙江的汇合处
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龙江后,与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的广大平原组成有名的三江平原。
7、巫山小三峡——大宁河注入长江处
大宁江注入长江
大宁河发源于陕西省平利县的中南山,流经崇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
8、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
东营黄河入海口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每年携带大量泥沙流向大海,由于海水顶托,流速减缓,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淤积沉淀,年复一年,形成陆地。
9、黄海渤海分界线
黄海渤海分界线
海水的颜色上可谓“泾渭分明”。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显得浑浊,略呈微黄色,这是因为所处海底地沟所形成的自然现象。
河水颜色谁来定?
两条河汇合到一起,如果两股河水的颜色差异比较大,水流交汇处就会形成一条分界线,如果这条分界线看起来非常清晰、而且又绵延很长,那就形成了“泾渭分明”这种风景。
此类风景的先决条件是,相汇的两水颜色要有足够差异—通常是一个黄一个绿,有时也会是一边深、一边浅。
水的颜色与水体成分、水中包含物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河水的含沙量很重要,如果江河流经黄土地区,水就容易被所含泥沙染成黄色,流经红土地区的,就会形成“红河”、“赤水”。除了泥沙,人为污染、藻类暴发等也会使河水变成不同颜色。
两条河水色不同,一定会“泾渭分明”吗?
势均力敌才能造景!
两股颜色不同的水流交汇,总有一个相互掺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时水流过几米、几十米就“不分你我”了,有时则能“齐头并进”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依然能看到明显的分界线。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以及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以及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两河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绵延很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那么水流的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
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会很短,而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