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中有哪些陷阱
购房合同中的陷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未注明因何种原因退房以及后果
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后需要缴纳定金,但由于个人信用记录不良、银行贷款政策、个人流水不够等原因,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办理贷款或无法办理贷款。此时,开发商可能会认定购房者未履行合同,从而没收定金。建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若买家得不到贷款时,定金该如何返还或是否要扣除部分作为手续费等。
合同主体不明确
有些楼盘的开发商和投资商不是同一个公司,甚至可能出现多个投资商和开发商的情况。购房者在签约前需要了解代表开发商签字的人是否是法人代表,如果不是,则是否持有授权委托书,否则这个人的签字是无效的。
补充合同中的免责条款
开发商常会在补充合同中列出由于某些特定原因造成不能按期交房的免赔责任以及面积丈量误差率差异过大在哪些情况下能免赔。购房者在签订补充协议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避免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模糊的词语和概念
例如“最短时间”究竟是多短,“最好”又是怎么个好法,这些都需要在购房合同中写具体、写清楚,不要使用模糊的字眼。
约定提前交纳部分费用
开发商可能会在合同或补充协议中要求购房者提前交纳不该交的钱,这是显失公平的。购房者应该将物业管理条款写清楚。
卖方解除合同
有些开发商制定的售楼契约或契约附件中,会有买方无故逾期付款,经卖方催告仍不支付欠款的,卖方可以解除合同并没收买方全部已付价款的条款。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购房者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虚假宣传
开发商使用夸张的广告,比如宣传有顶级的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但实际交房后却无法兑现。用“海景房”“湖景房”等概念吸引购房者,但实际入住后可能发现景观被其他建筑遮挡。
合同陷阱
一些开发商会在合同中设置模糊条款,或是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导致购房者在后期维权时陷入被动。应对策略包括仔细阅读合同、请律师把关、保存证据等。
贷款陷阱
不法中介或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利用购房者对贷款政策的不了解,诱导其选择高利率或不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
产权陷阱
有些房子可能是小产权房,没有合法的产权证书,这种房子交易不受法律保护,购买后会面临诸多问题。存在部分房产有产权纠纷,比如房屋被抵押、查封或者一房多卖的情况,导致购房者无法顺利取得房屋产权。
质量问题
隐蔽工程质量差,例如水电线路安装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后期使用出现漏电、漏水等安全隐患。建筑材料以次充好,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入住后会出现墙面脱落、地板变形等问题。
面积陷阱
开发商可能会在面积上做手脚,如夸大公摊面积或套内面积,导致购房者购买的房屋面积与实际不符。
违约责任陷阱
合同中存在不合理的违约责任条款,比如只规定购房者的违约责任,对开发商违约责任轻描淡写或者含糊其辞。开发商可能在合同中故意模糊房屋交付标准、装修材料品牌和型号等关键细节内容。
补充协议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开发商在补充协议中约定自己的违约责任是月的万分之几,而购房者的违约责任变成日万分之几,一字相差,违约款就相差30倍。补充协议违约金缩水,买卖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是万分之几,补充协议中又对违约金额做了上限约定,那么违约金就大大缩水了。
空白条款作弊
购房合同上是有一些空白条款需要双方确认后填写或者主要特殊注明的,但是有的开发商会告知购房者这个合同是统一版本的,因为有的空白地方可以不填,这样空白的地方开发商就有可能在上面做手脚。
先交定金再签合同
有的开发商会以定金做要挟让购房者签订霸王条款。购房者此时不买房就意味着几万元定金没了。如果买房子签订开发商的霸王条款合同了,日后麻烦事可能更多。
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在必要时请专业律师进行审核,以避免陷入上述陷阱。同时,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