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实时讯息>

中环新能源:从绿建光伏到零碳产业先行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09:00    

来源:【绿色中国】

在新能源产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日前,中环新能源公布2024年业绩,收益约为60.32亿港元,同比增长49.74%。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06亿港元,同比增长60.42%。

公告称,收益增加主要由于受报告年度N型电池及光伏组件销量强劲增长所推动,新能源及EPC分部的收益净增加,约为41.275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21.2亿港元)。

凭借技术创新与战略聚焦,中环新能源吸引了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的青睐。最新披露财报显示,贝莱德ETF基金以0.46%的持股比例成为其重要机构投资者。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资产管理规模约11.5万亿美金,其投资决策往往被视为「聪明资金」的风向标。其持续增持行为向市场传递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信心,尤其在新能源、消费等领域。

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贝莱德持仓背后的投资逻辑引发关注。

国际资管巨头,为何看好中环新能源这家中国新能源企业?

产能和技术领先 光伏业务进入发力阶段

贝莱德为何看好这家中国新能源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近年来持续加码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其重仓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均与中环新能源处于同一赛道。

自投身新能源行业以来,中环新能源坚定技术创新,以成为新一代电池专业制造、品牌商,打造绿色能源系统集成供应商为战略目标,同步发展光储充、BC、氢氨醇油、钙钛矿等多维技术路线,还实现了生产经营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

目前,中环新能源在安徽淮南市、凤台县、桐城市、宁夏同心县布局建设4个生产基地。2024年7月,中环新能源桐城光伏产业基地12GW n-TOPCon电池正式投产。未来5年目标实现N型TOPCon电池产能 60+GW。目前,其N型TOPCon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6.72%,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中环低碳新能源(安徽)集团有限公司凤台光伏产业基地

在组件产品方面,凭借在N型TOPCon高效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确保组件产品具备可靠性,在多种极端环境下功率输出稳定。中环CHGMN系列组件产品成功通过了2倍IEC加严PID测试、2倍IEC加严冷热循环测试和4倍IEC加严湿冻测试。面对一系列高强度加严测试的轮番考验,中环CHGMN系列组件产品展现出在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卓越的稳定性与耐久度。

优质的产品让中环新能源在厮杀激烈的光伏产业中站稳了脚步,这是其在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近50%的重要原因。而作为产业参与者,中环新能源也在致力于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技术创新和行业自律是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2024年12月,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泾渭分明 龙头与骨干企业不再打“价格战”》一文,中环新能源被列为19家以合理价格(0.69元/W)参与中国电建招标的企业之一。中环新能源拒绝以低于成本价扰乱市场秩序,以实际行动支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凭借良好的口碑以及高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等产品优势,中环新能源与多家央国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事实上,中环新能源董事长余竹云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公司不参与行业恶性价格竞争。

在今年3月进行的2025徽商大会上,中环新能源董事长余竹云当选安徽新能源商会会长时,他再次表示,坚定“不打价格战”,强化行业自律,将产品品质、效率与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为用户提供绿色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通过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如零碳产业园建设、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等,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硬实力+硬科技:用零碳方案破局光伏消纳瓶颈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然而,消纳难题正成为制约光伏发电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瓶颈。中环新能源创新性地提出从用户侧破局的解决方案,通过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有效打通了绿电消纳的“最后一公里”。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全球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2000亿美元,中环新能源作为先行者已占据卡位优势。

事实上,中环新能源从在战略布局期即确定了,要提供高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聚焦多样化应用场景的计划。

2025年3月,中环新能源旗下中环数科(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该标准通过建立统一评价体系,为地方和园区减排提供了量化依据和实施路径,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指南。

目前,中环新能源已在多地相继布局零碳智慧产业示范园区,例如安徽省淮南市、江苏省南通市、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等,通过标准化、可扩展及可规模化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智慧解决方案,赋能地方经济,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中环零碳智慧产业园区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优势,通过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通信控制体系,把光伏、储能、氢能、绿醇、综合能源站、充电站有机地协同融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实现从绿色发电到高效用电,从数智化、精益化能碳管理到能碳交易的零碳产业闭环。

而该模式也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中环新能源已启动全球零碳产业园的建设布局。在COP28、COP29等国际气候峰会上,提出的“光伏+储能+智慧园区”一体化方案引发高度关注。通过与德国、阿联酋、印度等十余个国家的深度合作,其技术已应用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能源项目,助力当地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中环新能源的产业布局,不仅破解了光伏消纳难题,更深远影响着能源产业的未来走向。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公司实现了区域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缓解了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压力,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稳定性。同时,其零碳产业园模式将光伏应用从单一发电场景拓展至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多领域,推动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

光伏电力消纳意味着所有产生的光伏电力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有效缓解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市场局面,这对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至关重要。

加码研发 以出海赋能能源结构革新

站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历史节点,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持续加码研发投入,通过构建“高校+企业+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在多能融合、钙钛矿电池、氢能储运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阳光电源、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机构的深度合作。

2024年5月,中环新能源与阳光电源旗下阳光新能源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在共研核心光伏科技,共建生态创新高地的合作愿景下,双方重点攻关“光储氢充”一体化技术;中环新能源还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例如,中环新能源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的“复旦国金—中环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学院金融特色,利用复旦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与中环新能源共同开展新能源产业的前沿研究;此外,“中环低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钙钛矿联合实验室”也已正式成立。

多路径筹备,高投入研发,中环新能源通过深耕技术创新,积极研究和储备BC电池、钙钛矿电池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等多种太阳能电池技术,打造梯次创新体系,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通过不断加码研发,中环新能源将中国光伏优质产品代入到全世界,通过积极探索全球布局,主动“走出去”加入全球竞争。一方面,中环新能源已获得了德国莱茵 TÜV 颁发的 TOPCon单/双玻IEC认证证书及盐雾、氨气、沙尘等可靠性测试证书,证明了中环新能源的产品在恶劣环境下依旧稳定可靠的性能,产品得以销往世界大多数国家,目前已与部分海外客户(欧洲、东南亚等)展开合作。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中环新能源也积极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先后与国家电投、华润电力、国家能源集团、大唐安徽、淮河能源、中核汇能、国轩高科、阳光电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一道新能源等央国企及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实现了多个重要光伏、零碳项目的启动和投产。

另一方面,中环新能源以先进技术为驱动力,以严格的质量管控为核心,以国内政策条件和市场需求为依托,大力发展先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同时布局亚太、欧洲及美洲等区域,强势拓展国际未来化业务,致力开拓世界前沿光伏市场。

中环新能源已成功与来自欧盟如法国、西班牙,中东如阿联酋、土耳其,南亚如印度,非洲,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企业达成合作联系;海外建厂的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中环新能源的成长轨迹揭示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新趋势:竞争维度正从单一制造规模向“技术创新×场景渗透×碳资产运营”的复合能力迁移。中环新能源正在用技术创新与模式重构证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下一程,属于那些能同时驾驭“硬科技突破”与“软实力输出”的生态构建者。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