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实时讯息>

自家房顶拍到空间站过境全过程,杭州资深星空摄影师:好天气越来越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8:5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黄玉环

“杭州的天气有多好?连远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都能捕捉到!”

9月6日,摄影爱好者“国产电灯泡”在自家的房顶上,成功拍摄到了国际空间站过境杭州的全过程,并发出这句感慨。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拍摄深空需要去到人烟稀少、空气质量极佳,或者说光污染很低的地方才行,但如今在杭州城区也能拍到。

今天(9月8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国产电灯泡”——富阳人洪哲斌。

“小时候,我们仰望天空,那是漫天繁星。”探索深空的种子,那时就在他的心里种下了。

但后来,洪哲斌感觉越来越难看见星星了,“入夜之后,只有朦胧的黑暗。”

再加上工作繁忙,小时候探寻星空的心愿,也被耽搁了。

直到2022年,各种机缘之下,洪哲斌决定重拾儿时的梦想——将镜头对准了星空。

从最简单的拍摄月亮开始,再到拍摄行星,洪哲斌慢慢掌握了拍摄星空的基本技巧,包括怎么确定需要拍摄的星体方位、如何使用赤道仪等。

M8礁湖星云与M20三叶星云。洪哲斌/摄

IC 1805心脏星云。洪哲斌/摄

最终,他将目标对准了空间站。

“拍摄空间站应该是拍摄中难度最大的。”洪哲斌介绍,空间站运行速度快、过境时间短……再加上过境次数少,适合拍摄的天气一年也难得碰到几次,“其实我一开始是想拍我们自己的天宫空间站的,但一次好的机会都没有遇上。”

就比如9月8日晚上7点多,天宫就会过境杭州,本来满怀期待的他,望着厚厚的云层,只能抱憾。

“北方晴天更多,拍天宫也更容易些。”相对来说,在杭州每个月能够过境1-2次的国际空间站,拍摄难度要低于天宫。

(当天洪哲斌记录的空间站过境视频)

根据相关的程序测定,9月6日凌晨4点多,国际空间站将过境杭州。提前4个多小时,洪哲斌就将拍摄设备搬到了自己家房顶上,“让设备提前适应外面的环境,用专业术语讲究‘热平衡’,也是为了防止拍摄时画面出现抖动。”

同时,洪哲斌要根据可见天体的位置(比如织女星、北极星等)确认好方位,将镜头提前对准国际空间站的轨道。

为了拍摄空间站,洪哲斌还特意前往北京,向资深空间站摄影刘博洋学习,“会使用这一套摄影程序的,全国也没有几个。”

当天,国际空间站在轨高度416公里,拍摄角度70°,都是非常合适的。

洪哲斌成功地将国际空间站过境杭州的113秒,记录了下来,“我记得两年多前,第一次实现拍摄空间站的时候,也是国际空间站,很激动。”

洪哲斌/摄

除了空间站,日常洪哲斌也会在自家的屋顶,利用窄带技术(他解释道,类似哈勃望远镜的原理)拍摄深空星体,“现在适合拍摄的好天气越来越多,也不用经常跑到千岛湖去拍了。”

每次拍摄到星体或者空间站的照片,洪哲斌的儿子都会成为第一个观众。

“男孩子特别喜欢看奥特曼,有一次我特意给他拍了M78星云。”洪哲斌记得,儿子那天特别兴奋地喊道——这就是奥特曼的故乡呀,“我也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在自家楼顶拍摄的象鼻星云。洪哲斌/摄

新闻+

记者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杭州近年来不断攻坚大气治理,完成2100余个减排项目;制定实施城区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通行管理政策,超额完成“两车”淘汰任务;安装365套车载颗粒物移动监测设备和482套高空瞭望设施,精准发现和闭环高值问题2800余个,疏堵结合破解露天焚烧问题,空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2024年,杭州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89.1%,市区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2%。全市酸雨程度处于较轻水平,无中、较重、重度酸雨区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