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企业青年代表苏小瑛:让文昌鸡从田间地头飞向世界的餐桌
南海网4月5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4月4日下午,2025年第十一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青年文昌”座谈会上,文昌企业青年代表苏小瑛分享了如何践行从“一只鸡”到“一座城”的文化使命。苏小瑛作为家族第三代文昌鸡养殖传承人,这些年一直在传播“文昌味道”,更是将自家企业打造成在香港文昌鸡市场销量第一的“金字招牌”。

苏小瑛在座谈会上作分享。记者 吴岳文 摄
苏小瑛是文昌鸡养殖第三代传承人,她创立的海南永鸿文昌鸡有限公司是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文昌鸡养殖企业、文昌鸡养殖出口企业,同时是文昌鸡在香港销量第一的企业,每年供应香港成品文昌鸡约80万只。
苏小瑛的公司自己建有文昌鸡散养基地,有27个鸡棚,养有几十万只鸡。该公司还跟30多个农户合作,一年出产200多万只文昌鸡。目前,文昌全市现有饲养(出栏)2000只以上文昌鸡养殖场(户)有1410家。近年来,文昌市全方位发展文昌鸡产业链,推进“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一体化发展,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文昌鸡产业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综合提升。

苏小瑛的文昌鸡养殖场。受访者供图
文昌鸡不仅是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更是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活态文化遗产”。“作为文昌鸡养殖第三代传承人,我深知这份责任的重量。传承文昌味道,让世界爱上文昌,让文昌鸡从文昌的田间地头,飞向世界的餐桌,是我们的使命!”苏小瑛说。
苏小瑛介绍,她从小在鸡棚里长大,看着爷爷用最传统的方式喂养文昌鸡:椰丝、花生饼、米糠,那些“慢工出细活”的细节,是文昌鸡成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根基。但时代在变,年轻人对“土特产”的期待也在变。“我们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养殖——从智能孵化车间到生态散养基地,从冷链锁鲜技术到视频宣传带货。我们的文昌鸡,不仅是‘文昌味道’,更成为香港文昌鸡市场销量第一的‘金字招牌’。”苏小瑛说。
一只文昌鸡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孵化、养殖到加工,从直营餐厅到电商平台,我们让文昌鸡飞到了千家万户。”苏小瑛介绍,在她的直营餐厅里,市民游客不仅能品尝白切文昌鸡和椰子文昌鸡汤,还能品尝各式各样口味的文昌鸡。市民游客还能通过短视频看到鸡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用文昌话的话说——“这个文昌鸡,怎么做都好吃!”

苏小瑛。受访者供图
“作为年轻人,我总在思考:如何让传统产业‘破圈’?答案或许藏在‘乡愁'里。”苏小瑛说,她常常在视频里记录着自己的养殖故事,在视频里分享着文昌鸡的百年历史文化和文昌的家乡美食,用一碗鸡汤,用华侨们最熟悉的海南话串联起海南游子的记忆。“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短视频?’我会说‘因为每一口家乡味,都是文化的传递’。”
“文昌鸡从来不只是一道菜。它是祖辈的匠心、是家乡的山水、是海南人骨子里的热情。我们既是传承者,更是开拓者。”苏小瑛表示,希望借助海南自贸港的东风,让文昌鸡“飞”得更远——从文昌到东南亚到遍布全球,冷链包裹里装的不仅是美食,更是文昌人“敢闯敢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