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援吉路,医者仁心长
人民网记者 张志文
在遥远的东非之角吉布提,中吉卫生健康合作正书写着跨越山海的生命华章。作为中吉务实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两国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源远流长、成果丰硕。作为两国卫生健康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山西)援吉医疗队秉持“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以生命赴使命” 的责任担当,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新征程上辛勤耕耘。

中国驻吉布提大使馆举办送迎援吉第22、23批医疗队招待会。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医疗队供图
2024年6月,肩负着祖国给予的使命和重托,中国(山西)第 23 批援吉医疗队远渡重洋开启医疗服务工作。截至2025年2月底,医疗队成绩卓著:门诊接待量达20209人次,住院诊疗及查房累计8593人次,开展中医针灸推拿治疗5639人次,完成手术2175台次,组织会诊313次,急诊救治1109人次。此外,医疗队还向吉卫生部捐赠了价值39392美元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并在吉首都及内陆地区开展多次义诊活动,惠及当地民众和在吉华人华侨共计1500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第23批援吉医疗队队员们日日夜夜奋斗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生命守护者、文化传播者、友谊传承者的含义。
“巾帼力量”
在23批医疗队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以医术为舟,以爱心为帆,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热土上,书写着中国故事,搭建起中非友谊的桥梁。医疗队队长王银珍医生,她用一根根银针诠释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为当地民众带去健康与希望。同时,她积极协调医疗队与吉卫生部及受援医院的工作,搭建起中非医疗合作的坚实桥梁。心内科刘影医生,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守护着他们的健康。她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赢得了患者和当地同仁们的广泛赞誉。针灸推拿专业的茹梁艳医生,她用精湛技术传递着中医的温情与希望,她通过中医专长营救溺水吉布提女孩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她的热爱与责任感,让她在这片异域土地上无畏前行。翻译贾凤英是队里的“白衣外交官”,她不仅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的使者。她积极参与医疗队的各项工作,加强医疗队与当地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她的辛勤付出,为医疗队的援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医疗队的这四位女性,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书写着中吉友谊的新篇章。她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不仅展现了女性在医疗援助中的独特魅力,更为中吉医疗合作注入了活力与希望。

援吉第23批医疗队女队员合影。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医疗队供图
“星光卫士”

援吉第23批医疗队队员在夜间急诊中共同协作。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医疗队供图
夜深了,医疗队的 “星光守护者” 们仍在岗位上默默坚守。口腔科王玮医生,在刚结束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就又被急诊科一个个电话紧急召回。右眼睑外伤的小男孩、头面部外伤的小姑娘、被骆驼踢伤面部的妇女、车祸中受伤的男子……面对一个又一个伤者,王玮医生没有丝毫懈怠。他用温柔的话语安抚着伤者,用精湛的技术缝合、包扎着伤口,他的专注与耐心,让每一位伤者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安心。耳鼻喉科马建昆医生接到当地老人被骨头卡住喉咙,生命危急的急诊电话后,迅速召集队员一同实施手术。他们全神贯注,密切配合,成功让老人转危为安。神经外科段海锋医生面对车祸致重伤且伴有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仔细查体、结合 CT 诊断病情,提出保守治疗方案。他不断克服困难,与当地同仁精诚合作,只为给患者最恰当的治疗。这些夜晚的守护,是中国医疗队对吉民众的承诺,无论何时,他们都坚守在保障吉民众健康的第一线。
“创新先锋”
在日常医疗服务中,医疗队注重推动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已在吉成功实施7项新技术,其中多项为当地首次应用,为吉布提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医科王银珍医生运用传统中医智慧,首次在吉实施了缪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麻痹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麻醉科郭飞医生首次在吉开展了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复合隐神经阻滞麻醉,以及受援医院首例无超声引导下右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开展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培训》,为当地同仁提供了交流切磋的机会。普通外科朱锋医生同样不甘落后,他首次在吉开展了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和创面亚甲蓝封闭术,这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吉布提在肛肠疾病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朱锋医生还在手术台上手把手教授当地医生这两项技术,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于临床。此外,骨科杨青医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能力,他首次在受援医院使用注射器针头内固定儿童指骨末节骨折术和股骨骨折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为儿童骨折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泌尿外科刘云波医生,自行从国内带来数十枚前列腺电切环,主动在受援医院大力推广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微创手术。

援吉第23批医疗队队员与吉布提同事共同实施泌尿外科手术。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医疗队供图

援吉第23批医疗队队员成功为当地孕妇采用吉首例新型麻醉术。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医疗队供图
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医疗队不仅为吉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为吉留下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和推广,必将为吉医疗事业注入持久动力,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行走医者”
尽管工作繁忙,医疗队仍多次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深入吉内陆地区和在吉中资企业一线,为当地人民和在吉同胞义诊巡诊。医疗队每到之处,前来问诊的民众都络绎不绝。面对与当地民众语言沟通不畅的难题,队员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责任感,通过翻译与患者耐心沟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细致的检查、精准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吉终年酷热干旱,义诊地点的条件常常十分简陋。炽热的阳光却丝毫没有浇灭他们的服务热情,队员们争分夺秒,顾不上喝一口水、歇一歇脚,只为让更多患者受益。他们还常常为内陆贫苦家庭提供急需药品,为当地小朋友精心准备学习和体育用品,用点滴善举温润人心。

援吉第23批医疗队在吉中资机构开展义诊巡诊活动组图。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医疗队供图
除了直接诊疗,医疗队同样注重医疗知识的传播与文化交流:他们走进吉孔子学院开展“健康使者・中医急救行”系列活动,通过心肺复苏实操教学普及急救知识,结合中医养生方法展示中医魅力。这种“诊疗 + 科普”的模式,架起了中吉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中国医疗工作者的仁心与中华传统医学智慧在当地接续传递。

援吉第23批医疗队与吉孔子学院师生开展“健康使者・中医急救行”系列活动。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医疗队供图
自1981年至今,中国政府累计向吉布提派遣了23批医疗队,累计派出213名队员。队员们与吉布提当地医务工作者密切协作,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他们跨越国界的人道关怀,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吉布提人民的健康之路。中吉两国人民友好的生动篇章,也将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持续谱写。
(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布提医疗队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