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积分起了大作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当“积分”成为3013个村庄的“通用语”,意味着天津全市九成以上乡村正用同一把“治理标尺”丈量发展新高度。
作为北方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天津以积分制为抓手,在乡村发展中探索出一条“精准施策、多元共治”的路径。“从渤海湾的盐碱地到盘山脚下的果园,我们用‘政策准度+服务温度+创新锐度’,让积分制从纸面文件变成了改变乡村的力量。”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兆辉表示。
今年秋天,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随着峰会临近,这套蕴含中国智慧的治理体系,正在回答一个世界问题:如何让现代化治理扎根乡土、造福百姓?天津给出了答案——让农民成为主角。
量身定制“紧箍咒”与“活扣结”
天津的积分制设计如同“量体裁衣”,既有刚性约束的“硬杠杠”,又留足因地制宜的“弹性空间”。
自2020年开始,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参与制定的《天津市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方案》《天津市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指导方案陆续出台。在市级层面,明确标准要求:对失信、撂荒耕地等损害乡村公共利益的行为,以“一次扣10分”的力度亮出鲜明态度。而在执行层面,则充分考量城乡融合的特殊性——面对都市农业区、城乡接合部、外出务工村等,市级文件仅作原则性指导,将“加分项怎么定、积分如何用”的自主权交给村庄。
这种“刚柔并济”在多个区的乡镇得到生动诠释。春管春耕忙,积分来帮忙。蓟州区侯家营镇王家堡村的35户村民用房前屋后的“杂草整治积分”在春耕时成功兑换了有机肥2400斤;静海区子牙镇赵庄子村村民陶苓廷用37分的“消防积分”,给电动自行车充了电,村里电动车“飞线充”的情况消失了。
“就像天津的十八街麻花,拧得紧的是约束,散得开的是特色。”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政策研究部部长高木珍这样比喻。
从“问题地图”到“治理图谱”,翻开政策研究部的《乡村治理痛点台账》,密密麻麻标注着在基层调研发现的问题:有村庄反映“空心化导致公共事务参与难”,有乡镇提出“民宿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平衡”,有城中村苦恼“产业村外来人口管理”……这些问题最终凝结成2023年推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治理积分制推广运用工作的通知》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4个方面12条对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机制,指导基层因地制宜设计工作方案,精准推动积分制落实落细。
“政策不是坐在办公室写的,是踩着田埂‘磨’出来的。”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政策研究部工作人员景昶衡介绍,因为在多个乡镇的讨论会上听到村民抱怨“城里子女回家少”,团队设计指导可以设置“孝亲积分”:子女每季度回村探望老人可积10分,远程安装智能关怀设备积5分,积极在“银发村”中推广。
在宝坻区尔王庄镇蟹田旁,村民李建军掏出手机登录“易尔易-码上办”乡村治理信息系统,盘点自己的志愿积分,准备兑换心愿超市的洗衣粉;西刘举人村的农户则准备用积分兑换水泵、打草机等农机具使用权。
既当“解扣人”更做“助推器”
积分制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天津市构建起“纵贯三级、横联八方”的立体培训体系。蓟州区打造出“解剖麻雀-全域复制”的培训样本:在出头岭、侯家营两镇开展“沉浸式”试点,组织村干部到积分超市跟班学习,形成可复制的“操作手册”后,通过“镇带村、老带新”模式,让全区25个镇街、800余个村实现“标准化动作不走样”。
在宁河区,培训现场成了部门协同的“练兵场”。司法、宣传、民政等多部门探索建立协同培训协作体系,创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机制,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我们的培训工作纵向到底穿透,横向到边联动。”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政策研究部的景昶衡介绍,中心先后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村支书论坛”等培训班共10期,围绕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探索天津市乡村治理实践模式等进行多形式、多层次专题培训。针对基层实践中“怕麻烦”“怕加负”的顾虑,天津变“考核督导”为“伴随式服务”。另外,中心组建“乡村治理宣讲团”,带着多档积分模板走村入户:基础薄弱村可采用“环境卫生、遵规守约、志愿服务”简易三色积分法;条件成熟的西青区第六埠村则细化出50项积分指标,连“调解邻里纠纷”“传承手工艺”都能量化赋分。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基层的创新智慧:“积福卡”“积赞卡”“积桃花”“积善卡”,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政策研究部部长高木珍感叹:“当积分制遇上天津乡村文化,催生出的不仅是治理效能,更是乡风文明的百花齐放。”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临近,这套充满“科技感+乡土味”的治理体系,正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天津窗口”。
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向全市指导积分制工作中的“服务成效”,也在一串串数据中具象化:累计服务指导300余村次,提炼市级基层创新案例73个,开发“积分+”应用场景22个。“‘小积分’擦亮了田园底色,更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为峰会增添了一抹生动的‘乡愁韵味’。”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林兆辉表示。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