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亿元捐赠频现 校友反哺累计突破14.4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江楚雅
今年5月,复旦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之际,一场由校友主导的亿元级捐赠浪潮席卷校园。短短数月内,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李平夫妇10亿元捐赠、管理学奖励基金会1.16亿元青年科创基金、匿名校友1亿元哲学发展基金等重磅捐赠接踵而至,累计金额突破14.4亿元。这些资金被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助力复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这场捐赠热潮不仅刷新了年内国内高校单校年度捐赠纪录,更揭示了中国顶尖学府在科研创新、人文传承、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前瞻布局。捐赠背后,是校友与母校从“单向反哺”到“共生共赢”的深度绑定,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突破传统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缩影。
频获大手笔捐赠
在1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多位复旦大学校友向母校大手笔捐赠。
5月8日,复旦大学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助力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创新。基金首期筹措资金1亿元,由1984级新闻系两位校友新浪董事长曹国伟、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联合捐赠。
5月12日,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李平及其配偶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签订协议书,无偿捐赠405万股宁德时代无限售流通股股票,用于设立“复旦大学学敏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此前4月23日,李平夫妇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元,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5月12日,复旦大学宣布,校友朱义捐赠30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百利天恒特聘教授”项目,支持学校在“创新药物靶点发现”及“脑与类脑智能研究”等方向引育一批优秀科技领军人才。
5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成立,启动资金1亿元,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该基金会的发起方为复星生态内的三家公司,其领衔人为复旦大学哲学系1985级校友郭广昌。
5月18日,复旦大学还举办了“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启用仪式,据了解,该功能区包括复旦创始人塑像、校史馆、校友馆、博物馆、科技成果馆、艺术馆等。用于建设该项目的“复旦源”文化发展基金,首期金额1亿元,由复旦大学校董校友和各地校友会筹集而来,其中,校董虞锋创办的云锋基金捐赠5000万元,校友会会长黎瑞刚捐赠1000万元,校董、中赟资本董事长陈靖丰捐赠1000万元。
据校方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复旦大学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已突破14.4亿元。
从捐赠领域来看,这些资金覆盖了哲学、文化、医学、科技、文科等多个学科方向。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获得的1亿元匿名捐赠,专门用于支持哲学学科的发展。在当下社会,哲学常被视为“无用之学”,但复旦校友的大手笔捐赠,为哲学学科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人文学科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塑造价值观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样,“复旦源”文化发展基金的设立,旨在通过引进历史文化与艺术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品位,这不仅是对教育内涵的拓展,更是对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强化。而在医疗领域,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的成立,聚焦医院的综合发展,体现了教育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高校力量。科技领域亦不遑多让,朱义校友捐赠的3000万元用于支持创新药物靶点发现与脑科学等前沿研究,展现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校友反哺与母校共生共荣
复旦大学的捐赠文化,可追溯至其建校之初。1905年,马相伯变卖家产创办复旦公学时,即确立了“校董会主导、社会捐赠支撑”的办学模式。1917年升格为大学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兄弟捐赠5万元、中南银行黄奕柱捐赠1万元等案例,为复旦早期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这种基因在1942年复旦改为国立大学后并未消失,反而演变为更成熟的校友网络。1980年代以来,以陈天桥(盛大网络创始人)、郭广昌(复星集团创始人)为代表的“复旦系”企业家崛起,他们不仅通过捐赠反哺母校,更将企业资源与高校科研深度绑定。
多年来的捐赠,不仅彰显了复旦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更折射出教育与社会资源之间的深度链接,以及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多元化角色。这些捐赠行为背后,蕴含着对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及校友与高校之间独特的共生关系。
在复旦大学校友会的一项调查中,87%的捐赠者表示“对母校的情感认同”是捐赠的首要动机。这种认同不仅源于校园生活的共同记忆,更来自对复旦价值观的深度共鸣。
这些捐赠背后,是校友与母校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与利益共生关系。校友的捐赠不仅是对母校培养之恩的回馈,也是对母校未来发展的投资。
以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李平为例,他与夫人廖梅一次性捐赠10亿元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这一捐赠行为不仅是对个人母校情感的表达,更是基于对复旦大学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的认可。通过捐赠,校友与母校的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一方面,校友的捐赠为母校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另一方面,母校的发展也为校友提供了更广阔的校友网络、更高的社会声誉以及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这种关系并非单向的馈赠,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与共赢。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复旦大学的校友捐赠热潮也反映了教育与社会资源之间的深度链接。校友作为高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功后,通过捐赠将社会资源反哺母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