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绘就平安滕州新画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一诺 杜洪雷 通讯员 吕阿芳 刘超

2024年,滕州“e呼善应”治理模式先后获得“中国数字社会治理优秀案例”“2024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特色案例”等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滕州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滕州市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枣庄市委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一幅平安滕州的崭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立足一站式解决 打造综治“总阵地”
群众有了纠纷,需要一个“说理的地方”。过去,老百姓常常不知道去哪个部门解决,跑来跑去就跑出了“火气”。为了实现“只进一扇门、化解万家事”,滕州市综治中心集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网格化服务于一体,实现了“一站式”解决。
走进滕州市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厅,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办事窗口便映入眼帘。“群众接待大厅设置综合受理、法院调解中心、访调对接、行政复议、公共法律服务等窗口,各窗口细化任务要求,有序运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滕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冯海洋介绍。

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消除所有“气”。滕州市围绕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职能定位,扎实打造综治工作“总阵地”。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综治中心与“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一体化推进。市综治服务中心、市调解中心分别负责日常协调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统筹诉讼、检察、复议、信访、调解有关工作,构建业务协同、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
此外,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住建等部门选派业务骨干,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方式进驻中心开展工作。目前,中心常驻法院委托调解中心、行政复议、物业纠纷专班、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2个名人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45名,并在镇街层面建成了27个名人调解室。
突出实战化运行 打造矛盾“终点站”
“闹腾了两年的纠纷,一直像块石头压在我们心头,这下终于解决了。”滕州市龙泉街道蓝城春风里小区居民脸上的笑容如花儿绽放。
此前,小区居民多次反映供暖不及时,可是由于涉及多个部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在一次街道进小区宣传时,小区居民了解到,市综治中心解决了不少老百姓的棘手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区居民代表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想要化解难题,不仅需要整合力量,更需要专业力量。在找准症结后,滕州市综治中心立即牵头成立了工作专班,涉企纠纷调委会、建筑业纠纷调委会、市住建局、市热力公司一起参与到矛盾化解过程中。经过多次协商,供暖问题最终得到完美解决。

滕州市坚持实战为要,努力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终点站”、治安防控“桥头堡”,探索实行访调、诉调、检调、公调、复调以及民生诉求与调解对接的“多调对接”模式,特别是创新成立信访矛盾纠纷调委会、市民诉求矛盾纠纷调委会,加强联调联动,形成“兵团作战”工作合力。
2024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678件,其中市调解中心直接牵头调解成功重大疑难矛盾纠纷234件。探索集约高效、专班攻坚的物业纠纷化解模式,选聘3名专业人士、1名法官专职调解物业领域各类矛盾纠纷,2024年成功调处物业类矛盾纠纷391件;成立由市委政法委分管领导牵头,公检法司业务骨干、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及滕州中立法律服务社参与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专班进驻中心,统筹做好涉法涉诉领域矛盾纠纷的释法明理、联动化解工作。创新打造“善城新枫”大讲堂培训品牌,邀请全市“综治专家”“调解能手”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案例评析、现场观摩等方式,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期,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
聚焦数智化赋能 打造平安“参谋部”
“辖区动态可实时呈现,我们利用视频通信、数据分析、无人机巡航等手段,及时发现情况并迅速处置。”在滕州市综治中心,一面大屏展现着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数据的变化。

大屏背后,是滕州市数智化治理中枢平台的超强“大脑”。近年来,滕州市以综治中心为依托,通过整合网格化、信息化资源,推动综治工作重心向基层延伸,以“小网格”构筑“大平安”。
目前,滕州市整合公安、教育、城乡水务、城管等单位视频监控点位统一接入“雪亮工程”平台,可对全市村居、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实时网上巡查、视频调度。发挥调解员、网格员、社区民警、包村干部等人员作用,及时排查上报各类风险矛盾。建立每周五镇街工作例会制度,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制度化。
平安是民之所盼,亦是发展之基。“我们将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滕州、法治滕州。”滕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祥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