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系青年”集合!东莞这个“茶空间”你打卡了吗
4月4日至6日,清明假期期间,东莞市文化馆鸿福桥市集,化身“最岭南茶空间”,一场以“喫茶去”为主题的春日茶会,用非遗技艺煮出湾区文化消费新滋味。

以茶会友展示“中国藏茶之都”实力
东莞作为“中国藏茶之都”,拥有全国最大的民间藏茶量(40万吨),老茶交易量与保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东莞市文化馆通过鸿福桥市集这一载体,将“藏茶之都”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文化影响力:国家级非遗技艺、年轻化社交场景、数字化消费体验在此交融,构建起“茶+美学+社交+消费”的湾区新生态。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行业活动及“湾区周末IN东莞”4月主题活动之一,这场茶会通过沉浸式还原明代“茶寮”文化场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活动3天吸引超6000人次参与打卡,更借助创意市集形式推动茶器、茶礼等传统手作触达新兴消费群体,诠释非遗保护传承与文旅经济创新发展的“双向奔赴”。
东莞市文化馆鸿福桥市集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制造美学”构建非遗场景,通过历年圆梦艺术家作品收藏展+茶文化名企集市+湾区非遗墟市形式的呈现,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参与,“我们不仅是展示产品,更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喝茶可以是宋韵点茶的风雅,也可以是架子鼓配古筝的混搭。”
活态呈现让非遗技艺美学可感可触
步入市集,竹炉素瓯、梅兰布景瞬间将人拉回明代文人茶席。岭南篆刻非遗传承人“以刀为笔”,为茶客定制印章;香道师隔火熏香,沉香与单丛茶香交织萦绕,引游客闭目细嗅,余韵在鼻翼间流转交融。
茶艺师们轮番炫技:潮州工夫茶汤如金线倾泻,新宝堂陈皮入茶果香醉人,紫砂匠人更将动漫IP揉入茶宠设计——非遗成为可玩、可拍、可带走的潮流符号。
“我们秉持开放交流的态度,期望突破原有圈层限制,通过现场与茶企业、本地消费者的直接互动,收集关于器型适配性、地域茶类偏好等实用建议,为改良产品设计、深化传统与现代审美融合提供现实依据。”景德镇陶瓷主理人表示,这种双向交流模式不仅让非遗技艺在保持文化本真性的基础上焕发新生,更通过市场需求反向推动工艺创新,使参展过程成为一次收获颇丰的非遗活化实践。
双陈普洱、昌兴存茶作为东莞本土企业,以茶仓运营及国家AAA级茶酒文旅博览园双重身份参与市集,主推老茶仓储与茶文旅融合项目。“通过现场赠票、亲子奶茶互动等体验活动,有效吸引了传统文化爱好者前往景区游玩,实现茶文化、艺术体验与旅游经济的深度融合。”东莞茶酒文旅博览园负责人李娜说道。

潮州工夫茶负责人罗翼鹏表示:“借这次春日茶会契机,我们既推广了潮州凤凰单丛茶,也输出了‘茶中香水’的品饮价值,更传递了工夫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调适意义,实现非遗技艺与当代需求的精准对接。”
东莞正以茶为媒,串联起湾区文化纽带,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非遗突破传统框架,在新生代消费群体中焕发蓬勃生命力。“原来喝茶可以这么潮,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打开方式!”一名“00后”游客在社交平台上留言。
撰文:章倩倩
图片:东莞市文化馆提供
【作者】 章倩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