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实时讯息>

核能应用第一大省,广东进一步强化核安全宣传教育|国家安全·“核”你同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3:05:00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核安全宣传教育,4月13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在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举办了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广东主场活动。

核技术应用大有可为

“广东是核技术应用的第一大省,我们在运的核电机组占全国约28%,在建的有23%,核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增长。”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焱现场鼓励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学子们,在今后面临就业选择时前景无量,拥有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

何焱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始终秉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依法依规、严格监管,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全方位保障全省核与辐射安全。同时,要持续深化全民科普宣传教育,搭建起核电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核安全的良好氛围。

中山大学副校长杨东华介绍,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依托中法两国在核能领域的深厚积淀,在教育体系上融合了中法两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拥有2个省部级基地和4个研究中心以及20多个实习基地,已经为核能领域培养了500多名核能工程师。”

杨东华强调,学院要紧密围绕核能与核技术领域的关键学术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广东省优质核资源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基地,为核安全宣传和核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指出,核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公众和个人都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知其责,尽其职”,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核安全、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

珠海市提出,将进一步完善核安全监管机制,提升核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港澳地区在核安全领域的协同合作与联动,构建更加紧密的核安全防护网络,筑牢核安全防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活动现场还开设了核安全专题课堂,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原副主任周启甫解读了核安全法、核安全文化等相关知识,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互动,有效提升了核安全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核安全教育从源头抓起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刘洋告诉记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学院通过“全周期浸润式培养”筑牢行业根基:“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核安全知识,我们将核安全教育贯穿课程体系,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工作以后把核安全这个事情写到骨子里面去。”

在技术层面,“智能+安全”双轨并进:运用VR、AR模拟核电站事故处置提升培训实效,借助AI技术监测操作员状态、预警系统异常,结合严格管理制度构建多重防护网。

“我们深入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了解相应的防护技术,完全不会担心核辐射问题,也希望大众不要‘谈核色变’,要科普更多的核科学知识。”该院大三学生黄天爱和陈厚林告诉记者,他们非常向往核应用行业,也立志将所学专业发挥作用。

记者注意到,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与核应急响应中心开放了位于珠海校区的两大前沿监测设施:承担区域放射性数据采集的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国内外首套实现100kHz-6GHz选频电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自动站的建设目的、监测原理等知识,并现场演示了测氡仪、大气辐射自动预警检测仪、无人机辐射监测系统等辐射监测仪器设备的测量过程,让学生们对我国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对广东省辐射环境质量的信心。

文、图|记者 许敏 通讯员 粤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