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实时讯息>

全国知名近视手术专家于志强教授、汪琳教授莅临昆明解读ICL手术,普瑞眼科启动2025云南“摘镜圆梦计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22:28:00    

【来源:昆明信息港_资讯】

7月27日上午,昆明普瑞眼科医院多功能厅座无虚席,一场聚焦“EVO ICL晶体植入术”的近视科普活动在此举行。全国知名近视手术专家于志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ICL术前检查与手术设计专家汪琳教授联袂到场,与300余名近视患者及家属面对面交流,现场解析ICL技术的最新进展与个性化应用。

EVO ICL成“眼内隐形眼镜”

于志强教授以《EVO ICL——眼内的隐形眼镜》为题开讲。他指出,ICL手术是在保留自身晶状体的前提下,通过2.8毫米微切口将一枚柔软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后房,固定于睫状沟内,可一次性矫正50度以上近视及600度以内散光。由于无需切削角膜,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几乎不受影响,且晶体可随屈光变化随时取出或更换,真正实现“可逆”。

“材料决定安全。”于志强强调,EVO ICL采用的Collamer材料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后零排异,还能过滤紫外线,为眼底再添一道防护墙。

八年临床验证,医生也为自己选ICL

讲台上的于志强不仅是讲者,更是亲历者。八年前,他同样受600—700度近视合并散光困扰。身为眼科医生,他对激光与ICL两种术式都了然于胸:激光需切削角膜,结果不可逆;ICL则能在不破坏眼内结构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精度,且术后视觉质量更优。

“显微手术对清晰度要求极高,同时必须确保术后我能看清非常细微的细节。”于志强透露,他在完成逾2000例ICL手术并对患者随访5年后,才放心为自己采取晶体植入手术。八年过去,他的单眼裸眼视力仍维持在1.5,双眼可达2.0,现在视力依然很不错。

从检查到复查,安全链环环相扣

昆明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范文瑾随后通过多组真实病例,向在场观众展示ICL手术全周期。术前,医院使用Pentacam、UBM、OCT等十余项检查,对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眼底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严格确认每一项术前指标,保障患者术后恢复。

术中,手术团队在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晶体植入,平均耗时5—7分钟。术后,患者需在第1天、1周、1月、3月、6月及每年定期复查,医院建立终身电子档案,任何异常可第一时间干预。

“ICL全球临床应用已超40年,文献显示其长期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充分循证支持。”范文瑾提醒,18岁后屈光度相对稳定的群体接受手术,再近视概率极低;若术后仍长时间刷手机、熬夜追剧,则可能因过度用眼导致新的屈光变化。

四万例大数据背后的“量眼定制”

汪琳教授拥有4万余例ICL/TICL晶体设计经验。活动期间,她深入昆明普瑞眼科屈光与特检科室,对数例疑难病例进行现场解析。

汪琳指出,晶体设计需综合患者前房深度、角膜直径、睫状沟形态、瞳孔大小等多维参数,通过人工智能计算与人工校验双重把关,误差须控制在0.1毫米以内。 同时,汪琳高度认可和肯定了昆明普瑞眼科特检团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称其是保障手术安全与成功的重要基石。

据悉,昆明普瑞眼科2025云南“摘镜圆梦计划”暑期档已全面启动,医院将定期邀请国内屈光领域顶尖专家坐诊、手术,并开通24小时线上答疑通道,为云南近视群体提供更专业、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活动结束,不少患者仍围着专家咨询。来自曲靖的刘女士说:“以前只知道激光手术,今天第一次听说ICL晶体植入手术,专家亲自讲解又现身说法,对于选择哪种近视手术,心里更踏实了。” (昆明信息港 记者张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